资源中心 Resource Center

诊断原料:“血栓三项”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4-12-20 04:13:00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哪些人群容易得血栓?

1.长期缺乏运动的人:长时间卧床、长时间坐着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流速缓慢,容易形成血栓。
2.肥胖的人:肥胖人群容易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以及血管狭窄,进而形成血栓。
3.患有部分疾病的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得血栓,主要是血糖增高,血液粘稠引起的。

4.长期吸烟和饮酒的人:这些人群也容易得血栓。

血栓三项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

DG-180C Thrombomodulin (Capture)

DG-180D Thrombomodulin (Detector)

是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的重要的血管内凝血抑制因子。可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 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浓度升高提示血管内皮损伤。

临床意义

①TM升高提示血管内皮损伤,比如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血管、脓毒症等疾病状态下,TM水平会升高。

②TM在血浆中浓度增高,提示蛋白C系统的活化及抗凝能力减弱。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α2-Plasmin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

DG-670C Alpha 2 Antiplasmin (Capture)

DG-670D Alpha 2 Antiplasmin (Detector)

在纤溶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纤溶酶的半衰期仅为0.1秒,不便进行测定,纤溶酶生成后会迅速与α2-抗纤溶酶1:1摩尔形成复合物使纤溶酶灭活,反映纤溶系统的激活程度,血栓形成过程中。

临床意义

①PIC升高,见于早期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抗纤治疗;

②急性静脉血栓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③PIC过度上升可预示可能存在妊高征及先兆子痫;

④风湿性疾病时PIC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时PIC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

DG-921C Thrombin (Capture)

DG-921D Thrombin (Detector)

 

DG-331C Antithrombin III/ATIII (Capture)

DG-331D Antithrombin III/ATIII (Detector)

凝血酶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酶,抗凝血酶是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二者可结合形成复合物。是启动凝血系统的标志物、抗凝治疗的敏感性指标,反映血栓开始形成,可帮助判断抗凝治疗最佳时机,检测TAT对诊断和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深静脉血栓 (DVT)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都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意义

①TAT持续升高,提示凝血酶显著增加、高凝状态、血栓高负荷;

②抗凝治疗时,TAT降低说明治疗有效,血栓复发风险降低;

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血浆TAT显著升高,持续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④深静脉血栓或是肺栓塞时TAT显著升高。

 

DGRmAb技术平台

戴格自主研发的单B细胞重组兔单克隆抗体开发技术平台——DGRmAb技术平台,从免疫动物身上分离抗原特异性B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克隆抗体基因,从而制备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技术优势

 

戴格生物研发并生产涵盖阿尔茨海默症、炎症、骨代谢、高血压项目、肾脏标志物、肝脏标志物、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妇幼相关标志物等多领域的抗体,用于疾病筛查、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体外诊断抗体被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盒,包括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免疫比浊法等。

更多资讯关注戴格生物公众号

声明:推文用于传递知识,如有版权等疑问,请及时联系修改。